2024年5月5日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倡导的第16个“世界手卫生日”。
今年的主题
通过创新且有影响力的感染预防和控制(包括手卫生)培训和教育,促进卫生和护理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建设。
今年的口号
为什么分享手部卫生知识仍然如此重要?因为它有助于阻止有害细菌在医疗保健中的传播。
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最常使用的“工具”,90%的医疗护理工作需经医务人员的手来完成。医院感染通常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性感染途径引起,因此,做好手卫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医务人员自身和病人的安全,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最直接、最有效、最简单、最经济的方法。
什么是手卫生?
手卫生( Hand hygiene,HH )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、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。
1.洗手 医务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(肥皂)揉搓冲洗双手,去除手部皮肤污垢、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。
2.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,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。
3.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护人员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揉搓冲洗双手、前臂至上臂下1/3处,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、前臂至上臂下1/3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。
4.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,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,不易被机械摩擦清除。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、棒状杆菌属、丙酸菌属、不动杆菌属等。一般情况下不致病,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等。
5.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,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。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,可通过手传播,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。
为什么要执行手卫生?
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、最有效、最方便、最经济的措施。
1、手卫生可以预防院内感染,并减少抗菌素耐药性的传播;
2、手卫生可以降低30%的腹泻传播;
3、手卫生可以最高可减少20%的急性呼吸道感染;
4、在减少霍乱、埃博拉、志贺氏菌病、SARS、戊型肝炎、新型冠状病毒等疫情相关病原体的传播方面,洗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;
5、手卫生有助于减少被忽视的热带病的传播。
手卫生的时机
手卫生的时机一般有5个,为方便记忆,可以总结为:两“前”三“后。
1、两“前”:接触患者前;清洁、无菌操作前,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。
2、三“后”: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,包括接触患者黏膜、破损皮肤或伤口、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、伤口敷料等之后;接触患者后;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,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、用具等物体表面后。
正确的洗手方法
1、湿手:用流动水打湿双手;
2、洗手液:适量洗手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;
3、揉搓:按照七步法洗手认真揉搓双手,时间不得少于15秒;
4、冲洗:用流动水冲洗,清洗双手。
七步洗手法
请记住七字口诀: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。
第一步(内):掌心相对,手指并拢相互揉搓;
第二步(外):洗背侧指缝,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,双手交换进行;
第三步(夹):洗掌侧指缝,掌心相对,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;
第四步(弓):洗拇指,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,双手交换进行;
第五步(大):洗指背,弯曲各手指关节,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,双手交换进行;
第六步(立 ):洗指尖,弯曲各手指关节,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,双手交换进行;
第七步(腕):洗手腕、手臂,揉搓手腕、手臂。
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并不方便频繁洗手,什么情况下卫生手消毒无法代替洗手呢?
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,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,方便又快捷。但是在下面两个情形下,单纯的卫生手消毒无法代替流动水洗手:
1、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;
2、可能接触艰难梭菌、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 微生物时。
流动水洗手后,还需要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吗?
遇到下面两种情况,使用流动水洗手后,还应进行卫生手消毒。
1、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、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;
2、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、治疗、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。
戴手套可以代替手卫生吗?
当我们接触病人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时,手部皮肤有破损时,我们都要戴上手套。而戴手套时间过长,手套内的双手温湿,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,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套缝隙或在脱手套时污染双手,所以戴手套≠手卫生,脱手套后一定要洗手。
让我们共同努力,“手”护健康
(供稿人:徐春梅)
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|